返回首页

上市公司商誉爆雷因素多 专家称谨慎对待存三种现象的公司

证券日报

  1月18日晚间,高伟达发布公告称,2020年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在64500万元和79400万元之间,本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之后,商誉余额为12502.22万元到27402.22万元之间。报告期内,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-68750万元到-53150万元之间,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97.41%到614.05%。

  商誉爆雷,高伟达并不是个例。众生药业日前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称,预计2020年亏损3.8亿元至4.5亿元。记者注意到,众生药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收购先强药业、逸舒制药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8.2亿元至8.8亿元。
  “上市公司商誉爆雷,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。”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教授韩乾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一是前期企业并购中,可能对商誉评估有过高的水分;二是疫情影响或是经营原因,造成相关企业业绩难以兑现;三是根据监管要求,年底上市公司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。
  2018年11月份,证监会发布《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——商誉减值》,就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进行提示。《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——商誉减值》明确,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迹象。对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,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。
  在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看来,上市公司商誉爆雷,一个重要原因,是企业盲目并购导致。
  “不排除有些企业存在着违规并购,但大多数企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并购以壮大自身实力。然而,由于受到经济形势等各种不确定性影响,最终出现商誉爆雷。”郑虹表示。
 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上市公司商誉爆雷,核心问题包括并购重组溢价过高,承诺不能兑现,或连续出现业绩亏损,对赌协议不能完成等。
  她解释道,从商誉爆雷的上市公司来看,多数都是属于业绩不达预期或者出现连续亏损,甚至在主营业务方面没有明显的核心竞争力,在经营过程中又没有有效的管理。另外,有的上市公司过去有跨界的或溢价过高的资产重组,一旦营收没有有效地达成对赌协议,或者业绩不及预期,基本上就会出现商誉爆雷。
  高溢价收购通常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商誉,但是,商誉虚高带来的一个问题是,如果商誉爆雷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。所以,对投资者而言,如何“避雷”,是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。
  韩乾表示,商誉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,这部分资产的信息相对其他形式的资产不太透明,很难准确评估,尤其是轻资产的科技企业。广大中小投资者由于时间精力以及专业知识方面的限制,通常无法有效识别商誉部分的潜在风险。这种情况下,应当尽量依靠专业的金融机构,“虽然后者也未必能准确判断商誉的真正价值,但总体而言比中小投资者更专业、更可靠。”
  郑虹表示,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,避免踩雷很重要。中小投资者去识别上市公司的并购过程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,所以不管公司是否并购成功,直接看企业现阶段运行的实力。
  “存在三方面现象的公司,需要谨慎对待。”郑虹说,第一,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没有券商的研究报告,需要谨慎对待;第二,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公开的财报上有很多现金,却需要向银行贷款,或者说要支付大量用资成本,需要谨慎对待;第三,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跨行业进行并购,需要谨慎对待。
  张翠霞提出,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,为了规避商誉爆雷的上市公司,要看公司资产重组的溢价情况、对赌协议的情况;要看上市公司是否有跨界的并购重组。另外,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不及预期,但股价比较高,甚至出现流动性风险,对于这类公司,投资者一定要规避。
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声明:凡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注明“来源: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、中证网。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,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、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凡本投教基地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、传递信息之需,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赞同其观点,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,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。